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了《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可復制經驗清單(第一批)》,供各地結合實際學習借鑒,以進一步提高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水平。其中黃山市憑借“深化廢棄物循環利用,建成全域垃圾智能化收運體系”等先進做法,被列為“探索形成縣域統籌推進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模式”經驗案例。
在黃山,有著全國農村環境治理范圍最廣的全域農村垃圾治理項目,中環潔服務該項目以來,黃山市農村垃圾久治不愈的歷史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大幅改善農村垃圾亂丟亂倒的落后面貌,陳年積存垃圾的問題得到根治;新安江水域治理效果明顯,有效控制陸上垃圾流入河道,全市人居環境得到大幅改善,極大提升了當地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在推動全域垃圾智能化收運體系建設方面,中環潔探索形成了“智慧化引領、系統化運營、品質化服務、社會化共建”的環境治理“黃山模式”,推進了黃山市全域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無害化處理體系改革;建立了全域農村清掃保潔體系;健全了全域垃圾收集體系;實施了封閉安全的運輸體系;實現全域農村生活垃圾100%無害化處理。自主創新高效的智慧化環衛管理體系,將項目運營與IT技術相結合,用系統規范流程,用流程提煉數據,用數據提升管理,用管理創造價值,有效提高了作業效率,保證了作業質量。
通過數字化科學管理手段推進的黃山市全域農村垃圾治理項目取得良好生態及社會效益,在黃山,綠水清山成為了真正的金山銀山,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相輔相成、和諧共贏。以“席地而坐”的西遞景區為代表,隨著生態宜居、環境的改變帶動了旅游為主的產業興旺發展,生態產業化已成為黃山鄉村振興的“綠色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