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各產業結合形成數字化生產力和數字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的重要方向。中環潔作為城鄉環境及公共服務的主力軍,早在四年前便率先在行業內進行數字環衛建設,通過創新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果。中環潔業達環境服務(煙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環潔業達”)作為中環潔旗下項目公司,為更好服務煙臺黃渤海新區環衛建設,立足時代需求,致力打造數字環衛,為煙臺智慧城市建設增添新亮點。
著力抓轉型 用數字化創建管理新模式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環衛服務行業以前給人的印象總是簡單、重復,沒什么技術含量,但實際針對人多、車多、作業面廣、作業場景復雜等情況,造成作業量很難量化,管理不好很容易形成出工不出力、工作效率低質量無法保障等情況。如何為城市提供更精細化的服務、轉變傳統環衛的作業方式提質增效、讓員工體面勞動尊嚴生活,變被動為自驅,是中環潔業達一直關注并實踐的課題。為切實解決好這些難題,中環潔業達緊緊抓住中環潔集團率先推行的數字化1.0和2.0試點機遇,及時將傳統環衛作業模式向數字化時代轉型,創新環衛數字化管理體系。通過應用車輛作業軌跡定位、蜜蜂小釘考勤打卡APP、定位對講機實時調度等舉措,改變傳統的車輛裝備和人員管理方式,實現了數據可查、人車可控、協調作業等功能,將傳統管理方式中車輛裝備難控、人員難管、作業效率難查、案件處理遲緩等諸多難題逐一化解,使日常難管理的問題變得簡單、高效。
全力建平臺 用數字化推進企業增效能
在當前數字產業高速發展的形勢下,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環衛的數字化水平顯得尤為重要。中環潔業達積極構建城市環衛管理服務智慧平臺體系,2020年初安裝中環潔自主研發的智慧環衛指揮系統,該系統結合了環衛行業特點和自身運營經驗,用系統再現運營管理的各個環節,通過配備GPS設備、安裝自動感應系統、發放品質督查云臺,有效保障了車輛裝備、一線人員在數字化環境下實現可視化運營,站在智慧環衛指揮系統大屏幕前,所屬服務轄區環衛工作盡在眼前,實現了服務轄區的網格化管理和精準定位。同時,為保證車輛裝備維修更精準可控,建立了“一鍵修車”平臺,用數字化推進標準化和規范化。通過數字化平臺的搭建,對實時數據的收集梳理、匯總分析,對一線人員、車輛管理、公廁運營及作業方案的不斷優化,創新了大數據時代的環衛工作模式,提高了環衛作業的運管效率,提升了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最大程度實現作業效能提升與價值顯現,讓數據與資源共享協同,推動與智慧城市公共服務體系高度融合。
大力強裝備 用數字化助力城市新發展
好裝備是第一生產力。三年來,中環潔業達通過專業化的裝備配置,全面提升了作業服務的品質并將數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貫穿始終,實現最優作業效果。為降低一線環衛工人的工作強度,應對不同作業場景、提高作業質量,中環潔業達根據煙臺黃渤海新區城市屬性及道路特點加大定制不同智能裝備力度,采取多場景組合化裝備定制方案,精準響應不同場景需求,做到城區主干道大型清掃車組合作業,背街小巷小型清掃設備單個作業,不斷引進新裝備既降低了人工作業的強度,又大幅提高了作業效率和質量,為精細化作業管理提供了強勁助力。
城市背街小巷的環境整潔程度直接反映了城市管理的精細化程度,但背街小巷路窄、人流密集使得大型作業車輛很難施展。針對這一情況,中環潔業達加大對小型、微型機械設備的投入,先后引進了涵蓋電動快保車、吸葉機、無人掃保車等一批微型電動清潔裝備,采用機械+人工的組合作業方式,發揮這些定制裝備體積小、靈活性高的優勢,對背街小巷進行“深度美顏”,實現了背街小巷環境質量的有效提升。2022年9月,中環潔業達又積極引進“道路積塵負荷監測系統”,搭載了該系統的作業質量檢查車輛通過對服務轄區內的道路保潔情況進行走航檢測,還可以監測道路上PM2.5、PM10的實時濃度,使服務空間從原有的路面平面轉向立體空間,基于數字化監測和質量評價引擎,更好的建立全域監測、全程量化、全鏈協同的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質量監測管理體系。
中環潔業達以數字化打通城市環衛精準化管理各環節為目標,通過全場景、全過程、全系統的數字化運營,以更加精細和智能的方式賦能智慧城市管理。連續三年,助力煙臺取得全國文明城、衛生城等榮譽,科學作業為煙臺的藍天碧水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