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畫的山海是其魅力
清潔的環境是之底色
芝罘仙境展新姿
街景面貌煥新顏
新城按下“快進鍵”
生活幸福感在不斷“加碼”
······
如今,這些美好景象正在悄無聲息地煥新著煙臺芝罘區的街頭巷尾。被稱之為“煙臺第一街”的芝罘區南大街,幾乎貫通全區的東西走廊,是煙臺最具現代特色、最繁華的一條中心大道。中環潔建投環境服務(煙臺)有限公司自2021年1月進駐煙臺芝罘區后,圍繞煙臺市打造“最干凈城市”理念,以南大街為引領,建立網格化數字管理,讓“小網格”實現“大治理”,把南大街打造成為市區最干凈、最整潔標桿示范路。
建立網格化體系,實施精準化考核
芝罘區項目是集環衛、園林一體化的綜合服務項目,全區作業面積485萬余平方米,主要運營道路保潔、垃圾清運服務、智慧環衛建設管理、園林養護等業務。為提供更加精準優質的服務,項目實行劃分網格保潔模式。將全長4100米的南大街劃分為8個保潔網格,設立18名保潔員和4名管理員。每個網格的保潔主要任務是做好道路和綠化帶清掃、拾撿和垃圾箱、果皮桶的擦拭工作,實施“定區域、定人員、定責任、定任務、定標準”的工作模式,層層管理,層層負責,明確到人,確保每項工作都能追溯到人、落實見效,實現環境衛生作業精準化、全覆蓋。
對作業質量堅持量化考核,專業考核隊伍劃片包干,堅持徒步檢查,量化考核。車行道地面塵土不超過5克/平方米,非機動車道不超過8克/平方米,人行道不超過10克/平方米;綠化帶內果皮、紙屑、煙蒂等雜物,每1000㎡≤8個;果皮箱箱體無殘缺、破損,垃圾分類標識準確,外部干凈整潔,桶內雜物不超過容積三分之二,公廁全部24小時開放,內外部環境整潔······這些精準的量化數據,是中環潔煙臺芝罘區項目對自己服務嚴要求、重質量的一把“尺”,丈量著每一天的品質服務。
數字化科技賦能,精細化管理再提升
服務兩年來,項目重點推進智慧化管理運營,通過建設智慧環衛管控平臺,用科技化手段對所涉及的人、車、物及作業過程進行全面監管,實現環衛作業精細化管理、智能化運營,智慧化決策,有效提高環衛作業的科學性和透明性,持續提升環境服務精細化管理水平。
今年,根據煙臺市區兩級城市管理部門主次干道“見底色、無塵土”和生活垃圾“隨滿隨清”的工作要求,公司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先后引進了車載巡檢視頻分析系統和車載路面揚塵檢測系統,借助科技力量,持續完善城市道路揚塵管控和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車載視頻分析系統實現“問題抓拍”一鍵自動生成案件,快速上報,通過終端智慧環衛指揮調度平臺進行統一調度管理。
車載巡檢視頻分析系統和車載路面揚塵檢測系統被稱為“城市之眼”和“行走的揚塵監測器”,該技術是智慧環衛平臺建設前端的延伸,可以有效解決當前城市環境衛生工作中出現的“頑疾”,讓芝罘街區環境更加清新怡人。
明確作業標準,提升作業質量
南大街是2016年煙臺市第一批深度保潔示范路,中環潔建投以創建深度保潔示范路為標準,對綠化帶和道路保潔實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保潔模式。車行道全部實行機械化清掃,人行道實行小型清掃設備,每日機動車道全覆蓋高壓沖洗、機械清掃2次,灑水2次,每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全面高壓沖洗1次;果皮箱每日內部清掏、外部保潔不少于 3 次,垃圾桶每日外部擦拭不少于 3 次;綠化帶每日巡回撿拾,無枯枝爛葉見底色,每天保潔時間不少于16小時,實行兩班作業,全面整體提升保潔作業質量。
人間仙境,醉美煙臺。中環潔繼續以智能化運營助理提升煙臺環境衛生質量,以“繡花”功夫抓精細管理,扮靚城市“顏值”,為煙臺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貢獻中環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