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勞模學習,向先進看齊,這是時代的社會風尚。2020年,經過層層推薦評選和社會公示,城區環衛處清運裝卸工鄭高魁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11月21日到北京參加大會接受表彰,11月24日返回,這是鄭高魁離開工作崗位時間最久的一次。談及參加大會的感受,鄭高魁說:“黨和國家給了我這么高的榮譽,我很激動,也為廣大環衛工人驕傲。總書記在大會上說,‘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這句話我印象最深,一下子說到了我們環衛工人的心坎里。環衛工作臟些累些,但正是有了我們的勞動,環境才更整潔,大家居住的城市才更漂亮。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和工友們一起辛勤勞動,守護這座城市的清潔。”
1997年,鄭高魁走上環衛工作崗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夏天要在酷熱的環境下作業,冬天要忍受刺骨的寒風冰雪,環衛工作既臟又累,且單調繁重,逢年過節作業量更是成倍增加。鄭高魁一干就是20多年。他用自己的日夜辛勞踐行著環衛人“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潔”的高尚品德。
愛崗敬業 做環衛排頭兵
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這給環衛工作增加了難度。每天早上5點,鄭高魁準時從家里出發,來到工作的下站片區,和同事一起將街道周邊垃圾桶內的垃圾裝進清運車,再把地面清理干凈。居民小區里,清運車到不了的地方,他和同事要把垃圾桶一個一個拖出來,倒了垃圾、清掃干凈,垃圾桶逐一歸位。收集、運送至轉運站,再收集、再運送……這是鄭高魁每天的工作,機械單調且辛苦,始終不變的是他一如既往的工作熱情和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無論在哪個崗位都是為社會作貢獻,環衛工作雖然辛苦,但一身汗水換來一片清潔,我覺得挺有意義。”鄭高魁說。
垃圾裝卸是環衛工作的重要一環。每天,鄭高魁和工友沿著清運路線,一桶一桶收集沿街單位、商鋪、居民小區的垃圾,保質保量完成清運任務。我市城區上站、下站都屬于比較繁華的商業地帶,沿街單位和商鋪、餐飲攤點多,垃圾量大,特別是他如今負責的下站片區,涵蓋了大小30余個垃圾點、300多個沿街單位和商鋪,每天要傾倒200多桶的生活垃圾,這還不包括臨時接到的突擊任務。但他從沒有叫苦喊累,不管臟活兒累活兒總是沖在最前頭。
前些年,對餐廚垃圾沒有進行單獨收集,垃圾清運工作特別辛苦。夏天,攤販、餐飲店丟棄的餐廚垃圾很快腐爛發臭,蒼蠅蚊蟲亂飛,鄭高魁和工友在高溫下常常一干就是幾個小時。一天下來,身上、手上都是難聞的味道。三九時節,泔水垃圾凍成一塊大疙瘩,他和工友要耗費更多時間來清理。遇到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混倒的垃圾點,還要做好分類處理。這些工作耗時、耗力,但他從不馬虎,寧可加班加點也要妥善處理。遇上陰雨天,裝、運、卸難度更大,節假日垃圾量成倍增加,一個班下來,累得腰酸腿疼,手上磨破了皮,腳上磨起了泡,好多年輕的工友吃不消,但鄭高魁從沒抱怨過。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機械化作業越來越普及,但工作中還是會遇到一些垃圾點位需要人工配合機械來完成作業,鄭高魁總是積極主動,和工友們一起手抬肩扛,認認真真清理,確保車走地面凈。2011年至2013年,他連續3年被評為“陽泉市環衛標兵”,2014年被評為“山西省勞動模范”。
勇挑重擔 做創衛主力軍
2017年,我市全面啟動了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拉開了“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構建健康衛生陽泉”的序幕。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實干苦干,為確保如期實現國家衛生城市目標努力奮斗。
城區是全市中心區和創衛主戰場,環境面貌的改善離不開環衛工人的努力。作為這支主力軍的一員,鄭高魁比以前更忙碌了,他每天和工友們向一個個臟亂差的死角發起攻堅戰,加班加點清理各個垃圾點位以及衛生死角,保證服務范圍內的生活垃圾無積存,做到日產日清,甚至是隨產隨清。作業同時,對各點位破損的垃圾桶進行更換,保證垃圾收集容器干凈整潔。
2019年,創衛進入關鍵時刻,鄭高魁感覺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他每天都在工作崗位上忙碌著,甚至會加班到深夜,但是無論前一天工作到多晚,第二天他總會早早地來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從不遲到。因為創衛期間工作強度大,很多工友思想上有些波動,工作懈怠,作為有著20多年工齡的老環衛工人,鄭高魁主動和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想法。對他們的困難,他總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伸出援手。在他的積極努力下,工友們更團結了,班組整體作業質量大幅提升,垃圾桶從無滿溢的現象。去年10月,我市順利通過創衛暗訪,今年9月接受國家技術評估并順利通過。每次聽到好消息,鄭高魁都特別高興。他說,“軍功章”上,有環衛工人的一份功勞。
今年年初,疫情突如其來,一場全民參與的抗疫之戰在全國打響。一部分人響應號召,默默地宅在家里,關注著疫情的發展。鄭高魁和工友們卻堅守在崗位上,為抗擊疫情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說,裝卸工每天都要和垃圾打交道,接觸到病毒的幾率更高,這個時候,環衛工作顯得更重要,把垃圾清運工作干好,就是對抗疫工作最好的支持。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當時,每到一個垃圾點位,他和工友們會按照作業要求對垃圾點位進行初步消殺,然后開始垃圾的清運、清底工作,跟車到達垃圾轉運站,進行垃圾的二次消殺,循環往復,直至完成所有點位的清運工作后,再對垃圾車輛進行沖洗消殺。整個作業流程,他和工友們都嚴格按照作業規范完成,避免垃圾清運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染。由于裝卸工的工作強度比較大,干活時長時間戴口罩容易感到憋悶,疫情防控初期,很多工友防護意識不強,對防護工作不重視,鄭高魁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大家做好防護工作,保障自身作業安全,讓家人放心,更為全市人民的健康筑起堅固屏障。
言傳身教 三口之家情牽環衛
11月21日,我市舉行儀式,歡送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進京接受表彰。歡送會上,鄭高魁一身嶄新又合體的西服,讓人眼前一亮。“是媳婦和閨女給買的,平時工作不講究,但這是去北京,她們讓我穿得體面些。”他靦腆地說。
鄭高魁的妻子柳素萍是城區環衛處的一名清潔工,2003年走上環衛工作崗位。夫妻倆同為環衛工,早些年,為了照顧女兒上學,柳素萍選擇做夜班清掃員,先后在德勝街、火車站、南大街、南莊村一帶工作。夜班清掃,時間要求特殊。清晨四五點,當人們還在睡夢中,柳素萍就和工友們來到各自負責地段,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在機械化清掃還未大范圍普及的年月,長年累月的勞作,她的雙手磨起厚厚的老繭。特別是早年間,按照傳統習俗,除夕夜、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燃放煙花爆竹,這是一年中產生垃圾最多的時候。柳素萍和工友們要連夜把負責的街道清掃干凈,鄭高魁和工友們則負責清運,夫妻倆分工不同,卻同樣堅守崗位,為的是市民出行有一個衛生整潔的環境。
女兒鄭瑾受父母言傳身教,中專畢業后也成為環衛一員。工作之初,鄭瑾感覺作為公廁保潔員,工作不體面,一度思想不穩定,情緒有波動。父親鄭高魁看出女兒的心思,用自己多年環衛工作的經歷,體貼談心、耐心教育,最終鄭瑾邁過心理上的那道坎兒,堅持下來。如今,鄭瑾自覺向父母看齊,工作上不怕臟累、耐心細致。
作為家里的當家人和主心骨,鄭高魁立足本職、敬業奉獻、淡泊名利、任勞任怨的精神時刻鼓舞著妻子和女兒。一家人認認真真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我市的環衛事業默默奉獻著。